开栏语
今年暑假,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牵头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,已有超200所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参与其中,超10万名大中专学生组建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,奔赴全省县镇村开展定向服务,发挥专业所长,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即日起,南方日报、南方+开设“青春力行百千万”栏目,展现青年投身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青春风采,敬请关注。
雨后,肇庆德庆县高良镇的山路泥泞。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“奋‘戟’者先”实践队的同学们小心避开青苔,站在巴戟天种植田旁,研究组培苗长势——这是他们从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的科研成果,希望以此提高当地药材质量。
新种苗、种植课程、AI照管果树……这个夏天,超10万名广东学子组成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,奔赴全省县镇村。其中有不少学子依靠科技智慧和科技知识,让实验室成果在乡村开花结果,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。
“来到村里才更知道农户所需。”“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!”田间地头的“实验室”里,这群大学生聆听需求,服务乡村,同时也在生产一线明晰研究思路,不断成长。
德庆巴戟天组培苗产学研合作孵化基地。
AI为果树“把脉”
烈日当空,酷暑难耐。在肇庆四会黄田镇的四会砂糖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,一架无人机盘旋在果树间,从上向下瞄准叶面,“咔嚓”拍摄。
一旁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“天眼助农,护‘果’有我”实践团成员陈佳鸿和梁嘉欢聚精会神,分别负责操控机器以及监控计算机上的识别模型反馈。
操作着无人机拍摄的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实践团成员。
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,砂糖橘是四会黄田镇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。大学生们怎么用好专业所长,为镇里帮点忙、添份力?
他们了解到,虫害、叶病是砂糖橘种植中最影响果实生长、果农收成的两大问题。由于种植面积大,现场监测往往耗时耗力,效果却未必佳。
“这么热的天来果园,没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。由于阳光强烈,肉眼往往难以观测到叶片上的虫害。”果农们说。
于是,同学们想到:是否能让AI学会为果树“把脉”,实时监测虫害、叶病?他们迅速开工,查阅资料,并向研究砂糖橘的教授、同学以及当地果农请教。
无人机在砂糖橘果园里拍摄。
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,实践团成员输入大量图像数据,训练了一个能够识别黄龙病等四五种柑橘果树叶病害的识别模型,精确度高达99.4%。图片和数据上传后,便可及时获得果树是否有病害的反馈。
实践团在果园里安装了地面检测桩,可实时监测土壤温度、湿度等指标。与此同时,他们每天操作无人机拍照,实时上传果树叶面情况。梁嘉欢介绍,团队还开发了手机端监测App农户使用,计划今年内推出。
实时监测和数据反馈,将让果农不到果园也能及时发现病虫害,照管果树有了好帮手。
每天扎根镇里,成员们也有了新收获。目前,系统识别出来的主要是果树所患叶病,但当地果农提到,虫害往往是引起叶病的原因。如果接下来能够让AI学会监控虫害,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防患于未然。
“以前,让AI学习看什么病,是我们从论文中得出来的结论。来了镇里,我们更知道了,到底果农有着怎样的需求。”梁嘉欢说。
药材新苗“以一顶三”
“一年能顶三年!”站在肇庆德庆县高良镇的山坡上,德庆聚缘巴戟天种植合作社(以下简称“合作社”)负责人何伟良喜滋滋地感叹。
他左手拿着的巴戟天组培苗种下刚满一年,根部便粗壮得快赶上种下三年的扦插苗。
德庆县是全国巴戟天生产面积最大的区域。仅是高良镇,巴戟天的交易额一年便能达到5亿—6亿元,镇上种植巴戟天的山称为“巴戟山”。
巴戟山。
多年以来,当地种植户培育南药巴戟天都采用扦插苗,成活率低、种植周期较长。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邵玲通过种质脱毒技术,研究出了提纯复壮组培苗。
组培苗对技术的要求较高,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离体培养,一年内就能繁殖出成千上万株苗。相比于传统扦插苗,组培苗成活率更高,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也能有较大提升。
镇内种植着组培苗的大棚。
近年来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与合作社开展了校社合作。组培苗由生科院师生在实验室完成前期的种质提纯、生根以及驯化等环节,再由何伟良在镇里育苗大棚内培育为成苗,并向村民推广。
这个暑假,作为指导老师,邵玲带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“奋‘戟’者先——助力南药巴戟天种质创新”实践队来到高良镇,向村民们免费提供了6600株巴戟天组培苗。
“镇里共21个村,每个村都来了种植户领苗。”实践队队员吴秋杰说,他们一一登记了领取信息,方便后续跟踪巴戟天苗的生长情况,还现场为种植户介绍了种植技术。
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邵玲为当地巴戟天种植户讲解组培苗相关技术。
何伟良介绍,截至目前合作社已陆续向农户推广超40万株组培苗,反馈都很好,这种“一年顶三年”的组培苗,被种植户们“抢着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