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季节
我们隆重庆祝第37个教师节
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
“赓续百年初心,担当育人使命”
一代代的砚园之师心怀国之大者
为教育工作倾注满腔热情
为学校事业发挥重要作用
塑造了砚园之师的美好形象
接下来
让我们走近他们
2020年度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十佳教师
李艳梅,高级实验师,肇庆市金属跨尺度快速精密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。主要从事3D增材打印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。近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,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。科研成果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银奖1项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、肇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。
个人感言:最美的风景,不一定在终点,更可能在旅途之中,最重要是一步一个脚印,从坚定的步履中收获那份沉甸甸的果实。
俞乐,博士,教授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农学学术带头人,从事水稻抗坏血酸功能的科学研究与高校教学工作。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省厅级以上项目3项,发表SCI论文7篇,多次获得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立项奖励与优秀科研成果奖励。
个人感言: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付出总有回报,获奖绝不是拼搏的终点,而是新征程的开始。科研的最大动力来源于兴趣,愿未来的科研之路兴趣盎然,海纳百川,地生万物。
陈建军,博士,讲师,2016年入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数学与统计学院。至今为止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,肇庆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1项,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项;参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创新科研团队资助项目1项;获国家公派留学项目1项;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4篇,核心收录6篇。
个人感言:科研之路任重道远,路虽艰,不行不至,“式”虽繁,不算不成!在这几年里,我能获得这些成果,在此首先感谢学校,感谢它给予我美好安静的校园环境!感谢科研处,人事处等老师的耐心帮助!感谢数学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!
刘沙沙,博士,讲师,担任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》、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》、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》、《环境工程专业实验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,主要从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、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等科研项目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。
个人感言:奋斗的过程是幸福的,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,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。
吴清,副教授,博士后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乡村与遗产旅游、生态旅游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博士后基金1项,省部级项目5项,市厅级项目10项;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CSSCI论文20余篇、EI论文3篇、CSCD和北大核心期刊20余篇;兼任《生态学报》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》《经济地理》《地域研究与开发》《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》等8个杂志审稿专家。
个人感言:需坚持心中的理想信念、坚持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、坚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!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!
马德运,博士,副教授,2011年7月进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工作,主要从事基于药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,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,主持省基金、厅级及横向项目10项,累计科研经费100余万元。个人成果荣获2014年肇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和2016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。荣获第5-10届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陈伟南科研奖励基金”个人科研成果奖,以及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2,2014和2015年度“科研十佳”教师称号。
个人感言:万丈高楼平地起,一砖一瓦皆根基。
张帅,食品科学博士,副教授,澳大利亚CSIRO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化学与分析、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以及天然活性产物与功能性食品。核心期刊《中国酿造》编委,核心期刊《现代食品科技》和SCI期刊《Food Biotechnology》论文审稿人。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、教研项目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,授权专利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,其中SCI收录15篇,EI收录5篇。
个人感言:结合个人兴趣、学科发展和前沿热点,集中1-2个领域深入研究,注重成果积累。
(注:本年度同时获得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)
程从华,博士,副教授,担任《多元统计分析》、《回归分析》、《数理统计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,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,广东省高等教育教革项目1项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重点专业和教改项目各1项;肇庆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;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门大学访问学者;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SCI收录11篇;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、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和肇庆市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、中国商业统计协会和广东省现场统计协会理事;长期担任J. Stat. Comp. Simu., J. App.Stat.等SCI期刊审稿人。
个人感言:愚公移山,科研工作需要坚持,感谢学院的支持,继续努力前行。
(注:本年度同时获得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)
陈华,博士、副教授、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,广东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,肇庆市林学会常务理事,肇庆市高层次人才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青年教学骨干,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教学和科研工作,研究方向包括健康与设计、康养园林规划设计、乡土植物设计与应用等。近年来,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3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,2项肇庆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,3项政府委托科研项目,2项横向科研项目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
个人感言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江晓红,外国语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。广东省“南粤优秀教师”、广东省高校“千百十工程”省级培养对象、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评估专家、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广东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广东省三八红旗手、肇庆市拔尖人才、肇庆市高层次人才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学名师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十佳教师,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带头人。华南师范大学、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,外语核心期刊《现代外语》审稿专家。
个人感言:光阴给我们经验,读书给我们知识。学习犹如登高望远,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2021年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
田苗,博士,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,担任跨境电商课程教学。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;市厅级课题10余项,发表论文20余篇。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获奖。
个人感言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相得益彰,缺一不可。教师能力素养需不断修炼和提升,点燃自己,止于至善。
陈姝娟,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,担任学前教育学、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教学工作,主持完成教育部、广东省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和教研项目六项,指导学生完成教育部、省级、校级“大学生创新训练”项目七项。发表论文二十余篇,主编教材两部。获肇庆市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、教学奖励多项,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教学技能大赛多次获奖。
个人感言:热爱本职、尊重教育规律、潜心专业引领是教师的职责,教学不仅是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过程,更要注重学生教育理念的确立、教育情怀的唤醒和综合素养的养成。教育的过程,要欣赏学生的优点,善待其缺点;激励学生进步,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。
孙中俊,体育与健康学院田径教研室讲师,主要担任田径必修、田径专副选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主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课题3项,参与国家社科、教育部等课题4项,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育。发表学术论文6篇;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比赛获得冠军4人次;获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一等奖。
个人感言:学生是教育的种子,帮助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是每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,钻研教学永不止步。
肖康舒,文学院讲师,担任《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与设计》《教育实习指导》等课程教学工作,主持市级课题2项,校级课题5项,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。多年来参与指导本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年论文、毕业论文、试教、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,认真负责,成效显著。
个人感言: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,学生通过实践学到的知识更深刻,能促进学生加强理论的学习,应重视实践教学并落到实处。
张琼,外国语学院副教授,翻译研究所副所长,担任《翻译理论与实践》等课程教学工作,曾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,校级科研成果二、三等奖。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,肇庆市翻译协会会长。出版诗歌翻译研究著作四部,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,主持课题研究数项,指导大创项目数项。
个人感言:教师是清晨的一缕阳光,用爱照进孩子们的心灵!
田庆,计算机学院讲师,担任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》、《专业技能训练:C程序设计综合实践》、《计算机网络》、《应用机器学习》、《数据分析》、等课程教学工作,主持市科技级项目2项,校级项目4项,指导30人次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。
个人感言:从爱出发,动之以情,付之以爱,友善立行。
胡鹏,博士,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,担任《无机化学》,《无机及分析化学》等课程教学,主持市厅级项目4项,指导毕业论文86人,发表SCI论文12篇。
个人感言:在实践教学过程中,以学生为本,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与肯定,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同时,教学相长,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,是自我价值的体现。
谢杲馥,博士,讲师,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教师。近年来主持省、市级社科项目和横向项目4项,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。
个人感言:作为一名教师,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、把握课程,以科学、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课程,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、调整教育实践,努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,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,且都得到充分地发展。